台上演得好 台下看得欢 川剧艺术巡演 精彩不停步

   12月2日晚7点,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主办,成都晚报社承办,成都成晚传媒、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协办的“成都有戏——2015川剧艺术巡演”活动进行了第四场演出。二度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陈巧茹等名家名角,走进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给在场千余名高校学子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川剧盛宴。

  场面火爆《俏花旦》首登巡演舞台

  2日晚的演出定在7点开始,但刚过6点半便有同学进场占位。等到演出开始前,上千人的剧场内早已座无虚席。第一个节目是戏曲舞蹈《春色满园》,市川剧研究院的青年舞蹈演员们刚一亮相,她们精美的服饰和妆容立即引来台下一片喝彩。随后,中国戏曲最高奖“梅花”奖得主王超带来川剧戏歌《梅花绝句》,高亢有力的唱腔也博得台下阵阵掌声。舞蹈跳得好、戏歌唱得好,成都市川剧院的艺术家们还有绝活,比如国家二级演员罗兴康带来的川剧木偶戏《白鳝观景》。半人高的木偶在罗兴康手中灵活自如,耍翎子、摘花、令人拍案叫绝;京胡演奏《夜深沉》配以美不胜收的长绸舞,插科打诨的川剧小品《九流相公》都收获了阵阵掌声。

  由于登上过央视春晚的舞台,《俏花旦》成为川舞中较为出名的舞蹈形式。而由市川剧研究院创作的《俏花旦》更是结合了川剧和舞蹈之长,别有一番韵味。2日晚,市川剧研究院的舞蹈演员们便带来了《俏花旦》表演,这也是《俏花旦》首次登上“成都有戏——2015川剧艺术巡演”的舞台。《俏花旦》最大创新就是演员们头戴传统川剧的花翎只有一根长翎子,演员可以像川剧中甩头发一样甩舞翎子,动感十足。而且伴奏锣鼓不是器乐,而是用人声担任的“肉锣鼓”,地方色彩十分浓郁。精彩的《俏花旦》之后,川剧绝技《变脸吐火、木偶变脸》再次引爆全场。最后,整场演出在“二度梅”得主陈巧茹深情演唱的、由杜甫名篇改编的《春夜喜雨》中落下帷幕。

  体验舞水袖学生感受川剧魅力

  为了推广川剧,普及川剧知识,此次巡演还特别加入川剧赏析和体验互动,市川剧研究院青年演员现场邀请同学们上台,体验舞水袖。虽说水袖是旦角的技能,但当晚参加体验的三名同学中却有两名男生。上台后,当三人穿上水袖衣,在专业演员的指导下,一招一式地学起了收袖、抛袖和定格。据了解,三名同学肖雪、张天豪和杜雨泽都来自舞蹈系,有一定的舞蹈基础,学得有模有样,但两名男生的“反串”依然逗得台下同学前仰后合。体验了舞水袖,肖雪表示:“虽然我是学舞蹈的,但水袖舞和古典舞还是不同,真不容易。”张天豪说:“我觉得很好玩,亲身感受川剧的魅力,我非常喜欢。”杜雨泽表示:“现在我们年轻人对川剧了解很少,但今天看了感觉和想象中的不一样,非常有趣,也有功夫。我很喜欢。”

  名家有话

  年轻人对川剧

  有了兴趣

  本次“成都有戏——2015成都川剧艺术巡演”已经走进了四所高校,“二度梅”得主、国家一级演员陈巧茹表示:“几场演出下来,我们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热情,其中不少还对川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演出结束后,拉着我问问题。川剧走进校园,不仅能拉近年轻人与传统艺术的距离,还普及了川剧知识,培养了川剧观众。希望通过这次巡演,让大家感受到川剧的魅力。”“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王超也表示:“还是那句话,希望能在年轻人中发掘川剧新苗,这是我最想看到的。让传统艺术薪火相传,迸发新的生命力。”

  据悉,“成都有戏——2015川剧艺术巡演”是“成都有戏”这一品牌活动的升级和延续,在2013年成都川剧艺术社区巡演基础上,经过精加工、补不足,全新提档升级而来。此次巡演不仅汇集陈巧茹、王玉梅、王超、蔡少波、马丽等我市川剧最强阵容,将走进我市14所高校及6个社区,巡演还将着重加入川剧赏析环节,让高校学子现场与川剧名角互动,学习川剧知识、切身感受川剧魅力。

  举办“成都有戏——2015成都川剧艺术巡演”,是扩大川剧受众的一次实践,通过川剧戏歌这一适合户外演出的艺术形式,深入高校,传播推广川剧艺术,弘扬传统文化;进一步扩大川剧的群众基础和影响力,尤其是促进川剧文化在高校年轻群体中的传播,推动川剧艺术的欣赏普及。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