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北京京剧院创排的小剧场京剧《碾玉观音》讲述南宋碾玉匠人崔宁与绣娘璩秀秀的一段人鬼情缘。
由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主办的首届上海小剧场戏曲节昨晚开幕,北京京剧院创排的《碾玉观音》率先在话剧艺术中心“戏剧沙龙”上演。此次上海之行,也是该剧继北京、天津演出后的第三站。该剧在京首演时,连演10场上座率均超过95%,积累的口碑也让该剧在上海未演先热。
作为最早涉水小剧场戏曲创作的国有院团之一,北京京剧院先后推出过《马前泼水》《浮生六记》《惜·姣》等作品。主创们把小剧场戏曲的创作,看成是向传统的回归。身兼《碾玉观音》编剧、导演、制作人三职的李卓群认为,不应抛开传统对理念和形式过分渲染,虽然做的是“实验京剧”,她却不愿把《碾玉观音》看成标榜颠覆的“实验品”,“观众看完觉得这出戏还姓‘京',就是对我们最好的褒奖。”
传统回归:与台下观众“相演相和”
说起小剧场戏曲,很多人将其与先锋与实验画上等号,然而不少观众感慨,在《碾玉观音》中,最大的惊喜不是新,而恰恰是“古”。有专家评价,京剧程式性、虚拟性、综合性的三大特性,都在《碾玉观音》中得到充分体现。
《碾玉观音》的故事改编自同名宋话本,讲述南宋碾玉匠人崔宁与绣娘璩秀秀的一段人鬼情缘,虽时长只有一个半小时,其剧情容量丝毫不亚于传统大戏。简化了舞台道具实景,但唱腔、身段一样不少。第一场戏中,崔宁和璩秀秀一见钟情,一连串上假山、越池塘、过桥、闻花、游园的戏,没有布景依托,全凭借传统的眼手身法,释放出戏曲的程式魅力。长于帝王将相的京剧,能够完成这样一出唯美的爱情故事,典雅精致的唱词亦功不可没。“一声轻唤炊烟晚,两小无猜行并肩,三生有幸再得见,四目相对续前缘。”在剧本创作阶段,这样的唱词就得到认可。
向传统的回归还体现在与观众的关系上。此次演出的戏剧沙龙舞台,相较此前该剧演出的北京人艺实验剧场舞台,离观众更近,如何更好地和观众互动,让两位主演在演出前一晚还在“吵架”。原来,观演距离的拉近,让观众看得清演员的表情,这就要求表演更加细腻,不能有丝毫的偷懒。这个过程套用行话就是“当面审贼”。即便十分累心,演员却找回过去戏台上下与观众“相演相和”的传统。
机制创新:一剧两格,双生双旦
同许多舞台作品一样,《碾玉观音》也分AB组演员,然而B组不是“替补”,而是该剧的另一版创作,从演员的流派行当、到主题曲、甚至故事的结局,都有不一样的呈现,从而形成现在“老生青衣版”和“小生花旦版”一剧两格、双生双旦的格局。昨天晚上的演出,就是由B组叶派小生张琎、筱派花旦索明芳主演的“小生花旦版”。这样的“一剧两版”得到观众的追捧。此前演出,观众买的都是AB两组的套票。
同一个故事,同一个人物,以不同行当流派呈现,这在戏曲创作中尚属首次。在李卓群看来,戏曲的行当流派不是束缚,而是为人物塑造提供更多可能性。“很多人说京剧演的不是人物,而是不同角色行当的程式。可是流派行当最初都是为人物塑造而诞生的,京剧院前辈老师常常提醒我们,一切要为人物服务。”AB两组不同的演绎,赋予人物不同的性格,也赋予这段人鬼情缘不同的特质。“老生青衣版”的对手戏给人藕断丝连的感觉,被观众戏称为“韩剧”模式,所以最后结局处理成二人重逢,以表现爱情在经历磨难之后仍未泯灭。而昨晚的“小生花旦版”则是“美剧”模式,情感更加炽热浓烈,所以剧情定格在二人双双殉情一幕,把全剧推向高潮,让观众感情得以真正释放。
在传统寻找依托之外,青年主创也向流行文化要答案。创排时期,正值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热播,男女主角被要求回家看剧“补课”。主创认为,这部韩剧的火爆绝对不只俊男美女一个卖点,金秀贤演绎的都教授寡言,与全智贤的对手戏不少是靠眉眼传递情思。这样细腻的表演能够给戏曲演员带来新的表演启发,再融汇戏曲老师传授的身段设计,让老生青衣的爱情戏在舞台上成为可能。
《碾玉观音》是李卓群的第二部小剧场作品,此前她导演的《惜·姣》,在戏曲界首度试水“制作人中心制”。这两部作品的主创们被戏称为“京剧合伙人”,即在创排前期没有收入,而是技术入股,票房自负盈亏。最终,通过实打实的口碑,一轮又一轮的演出,实现了盈利。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