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在建院60周年之际,上海越剧院正在经历一个近年罕见的“越剧牛市”。这个牛市以一批精彩新剧接连上演为主要特征和引领,继之以一批越剧新锐层出涌现。有人说,上海越剧院正在迎来近年最辉煌的一段时期。那么,这个“越剧牛市”是如何形成的? 它的真正的动力在哪里?青年报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推进改革,新戏打头阵
上海越剧院当代题材越剧《燃灯者》12月10日就将上演于大宁剧院。这个戏从今年2月底立项,两三月拿出剧本定稿,演员联排加一起也不过30多天。堪称是上越历史上编排效率最高的作品之一。上越之所以如此快马加鞭,除了12月10日是《燃灯者》主人公、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邹碧华1周年忌日,有时政节点上的考量外,其实尽快推出新戏,并通过新戏来给年轻演员更好的为人熟知的良机,也是上越的迫切之心所在。
在戏曲界评价一个院团发展得好不好,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就是“出人出戏”。2010年之后一段时间,上越曾经陷入过一段低谷。当年,上海越剧院副院长、著名尹派小生赵志刚离职,上越顿失台柱,男女合演越剧的力量顿时失衡。而当时上越又遇到了新戏创作的瓶颈,2011年上越曾被媒体公开点名,“一年都没有创作过一台新剧,在剧院的建院历史上也是个破天荒的事情。”无论是“出人”还是“出戏”,上越都遇到了困境。
昨天在回顾这个时期时,上海越剧院院长李莉对青年报记者说,因为她是编剧出身,担任上越院长后,为了避嫌,总是力推青年编剧的作品。虽是出于公心,但一些青年编剧的作品毕竟不够成熟,而她将机会让给青年人的好意,竟也引来外界的一些议论。李莉于是决定主抓创作。在李莉看来,新戏创作是一个院团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不仅是院团创新的手段,也是培养新人的途径。
大概从2013年起,上越的新戏排演让人眼花缭乱。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越剧《甄嬛传》上下本。由李莉主抓编剧的这部越剧,因为汇集了越剧8个流派唱腔,让越剧迷大呼过瘾,一票难求。而此后《双飞翼》、《铜雀台》以及《风雪渔樵记》等热门越剧的接连上演,使人们对上越耳目为之一新,人称“越剧牛市”。
以戏带人,以戏带功
人才培养一直是上越近年力抓的一件事。这当然有赵志刚等台柱离职所带来的影响,也有钱惠丽、单仰萍、郑国凤、王志平等上越中坚力量都已年近或年逾五旬的形势所迫。李莉告诉青年报记者,上越一直强调“以戏带人”,而“以戏带人”的初衷则是“以戏带功”。位于复兴中路10弄内的上海越剧院院址虽为花园洋房,但缺少专业练功场所,演员尤其是青年演员练功难一直是个困扰。于是,李莉就想出一个办法叫“以戏带功”,通过不断推出新戏的办法,给青年演员大量提供登台演出的机会,让他们在演出之中锻炼技法功艺。
为了达到这一点,上越近年在不断推新戏的同时,也注意到了人才的阶梯培养。李莉告诉记者,他们在排演剧目时,如推出明星版的A版,必定要推出新人版的B版,甚至于C版。比如今年6月上演于上海大剧院的“殿堂版越剧《红楼梦》”,在明星上阵时,青年演员就在一旁观摩,青年演员上场时,明星就在一旁传授,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传帮带的良性机制。
但是力推新人是需要院团管理者的勇气的。比如这次排演《燃灯者》,现在上海越剧院在赵志刚走后,年轻的男性小生演员也就齐春雷和徐标新等不多的几位。也有人建议,从外团聘请小生演员来充实《燃灯者》的队伍。但是上越最终还是决定完全使用自己的队伍,并由齐春雷来饰演邹碧华。“像《燃灯者》这样的作品,肯定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借用这个戏来推新人,其实也就是给了青年一代更多在公众面前亮相,引起关注的机会。”李莉说。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