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大码头:传统戏“现象级”,新编戏满堂彩

  “中华优秀戏曲展演板块” 一直是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戏曲依然在今年艺术节中占据了极大比重,共有9台不同剧种演出登台,算得上比重最大的演出部分。今年艺术节的戏曲演出可谓名家云集,星光璀璨,尤其是会聚了全国17位国宝级艺术家的大师版昆剧《牡丹亭》,是唯一一台传统剧目演出,引发了极大的轰动。两场演出不仅一票难求,每位老艺术家更是在演出中赢得了极为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可称之为年度一大文化盛事。

  在传统经典大放异彩的同时,今年艺术节其他8台戏曲演出均为各地各剧种的原创新作,上海国际艺术节也因此成为国内戏曲原创作品大码头。虽然戏曲观众普遍偏爱传统剧,但名角艺术魅力使得这些新编作品依然大受欢迎。天津京剧院院长王平领衔主演的《康熙大帝》票就早早售罄,而绍兴小百花的新剧《屈原》虽不是越剧擅长的题材,但因为范派名家当家小生吴凤花在观众中巨大的艺术号召力,两场演出同样出票火爆,演出现场掌声如雷。河南省豫剧院三团的豫剧《焦裕禄》不仅赢得了观众的满堂彩,在专家座谈会上更是被认为是“近年来反映当代生活的现代戏曲创作当中具有标杆性意义的作品”。

  由于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70周年,戏曲作品中很多都是此类题材,有趣的是,这些剧目不约而同都以英雄人物为切入点。比如吉林省京剧院的原创现代京剧《杨靖宇》、长宁沪剧团新编沪剧《赵一曼》、上海沪剧院新编沪剧《邓世昌》、浙江台州乱弹剧团的新编历史剧《戚继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国际艺术节中还邀请了地方珍稀剧种。距今已有四百年历史的“台州乱弹”,是现存中国戏曲中历史最悠久、演出形态最古老、表演艺术最具特色的剧种之一,却从未登过上海的舞台。这个非遗剧一度停息了30年,直至2005年才在各方扶持下获得新生。而此次浙江台州乱弹剧团的《戚继光》也是这个珍稀地方剧种首次来上海,展示自己的文化生命力。

  17位“国宝级”艺术家云集

  大师版《牡丹亭》

  作为本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重头演出,会聚了全国17位国宝级艺术家的大师版《牡丹亭》可谓空前轰动。两场演出未演先热,提前一月就一票难求。上海大剧院为此甚至在首场演出中推出了加座票。两天的演出中,老艺术家们更是受到了一种群体性的追捧,观众给予了他们由衷热烈的掌声和喝彩。这其中既有多年的昆剧观众和戏迷,也有不少为了一睹大师艺术真容慕名而来的观众,这场昆剧艺术的“朝圣之旅”,也被认为是一次极为难得的文化盛事。

  此次参与大师版昆剧《牡丹亭》的17位“国宝级”艺术家大多已经70岁以上,最年轻的也有65岁。他们分别来自上海昆剧团、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浙江昆剧团、苏州昆剧院以及北方昆曲剧院等全国各大昆剧院,过去同台演出的机会就不多,加之不少因年事已高暌违舞台多年。此次全部上妆彩唱,不仅在昆剧界为数百年来所仅见,在世界舞台上也极为罕见,因此演出伊始就引发了极大的关注。

  在上下两本的《牡丹亭》演出中,观众不仅欣赏到七位各美其美的“杜丽娘”先后登台,更能一睹昆曲“四大小生”先后呈现的艺术风格各异的柳梦梅形象。而其他行当的老艺术家也纷纷亮出自己的绝活,将《牡丹亭》中经典人物再次呈现在舞台之上,也为大师版《牡丹亭》增色不少。

  除此之外,大师版《牡丹亭》演出阵容有很多“第一次”,诸如78岁高龄的昆曲名旦张继青20年后再度彩唱《离魂》一折,成为了传奇再现式的演出;侯少奎77岁高龄再学新戏《冥判》,以及梁谷音第一次配合侯少奎演出《魂游》。

  而相较去年北京版本,这次来到上海的大师版又多了几组全新的阵容组合。胡锦芳的《游园》也是第一次在上海演出,66岁的她已经多年没有演出《游园》,搭配魏春荣的春香,是极为难得一见的组合。岳美缇的《叫画》也是多年未演,她和华文漪重现25年未见上海舞台的《惊梦》,更是演出的一大亮点。而作为压轴的《婚走》一折,由华文漪和蔡正仁合演,这也是这对曾经的老搭档生平第一次合演这一折。

  早在北京演出时,戏曲学者傅瑾就评价说,“昆曲是代表中国艺术最高成就的剧种,这些人是代表这剧种最高水平的表演艺术家,《牡丹亭》又是代表昆曲最高成就的剧目,大师版《牡丹亭》就是代表我们这个时代最高水平的戏曲演出。”虽然老艺术家们年事已高,舞台上的状态也未必是他们最好的,但两场演出中,依然能看到这一代艺术家们的艺术成就至今难以超越。而这台盛况空前的大师版《牡丹亭》的意义,也不再只是单纯的经典剧目欣赏,更多是对昆曲艺术一种致敬式的展现与传承。

  原创新作集中展示

  各剧种名角竞相登台

  上海国际艺术节作为演出大码头,云集了世界一流名团演出,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国内戏曲的原创佳作同样在这个舞台上大放异彩。巧合的是,今年所有戏曲作品几乎都以人物为创作题材,并且每个剧目都有一位响当当的主演。这些主演悉数都是各剧种的领军人物,艺术节的这台戏曲原创盛会,也因此成为戏曲名家名角的大舞台。

  《康熙大帝》算得上此次艺术节票房最火爆的新编戏曲。这部剧是天津京剧院历时两年时间创作并在去年正式推出的一部新编京剧。天津京剧院院长、“二度梅”得主、著名文武老生王平领衔出演康熙帝,“梅花奖”得主吕洋饰演淑妃,“青京赛”金奖得主王嘉庆、闫虹羽、黄齐峰在剧中都有重要角色。由于演出在阵容上云集了天津京剧院名家新人,演出票因此很早售罄。

  尤其是主演王平将自己多年来的艺术感悟融入到传统、严谨的京剧“四功五法”中,还充分发挥了自己文武兼备的优势,无论是“翻身”、“枪花儿”、“出手儿”或《火烧望海楼》中的“耍辫”,都完成得矫健利落,令观众连呼过瘾。特别是在剧终处,当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却痛失爱女时的大段二黄唱段,王平的演唱委婉动听、字字含泪,以京剧唱腔的丰富感染力打动了全场观众。

  同样演出爆棚的还有绍兴小百花的新编剧《屈原》,这出剧一改越剧卿卿我我、才子佳人的题材,而是带着厚重的历史感和深远的思想性。领衔主演的小生吴凤花以文武兼备的扎实功底,一直都在上海观众中人气十足,30年来几乎年年都要来沪演出,并且始终是票房保证。此前,《马龙将军》、《狸猫换太子》都曾经参演上海国际艺术节,而今年吴凤花却一改传统戏路,突破范派小生形象,粘起胡须,以老生形象塑造屈原。对此吴凤花坦言,越剧这个剧种确实并不非常擅长表现屈原这样悲壮的历史人物,但他依然想尝试“拓宽”越剧的外延、挑战厚重的题材。

  虽然很多观众对“花帅”吴凤花的老生形象表示不习惯,对屈原充满历史文化的题材理解也并不容易,但吴凤花依然以其精湛的演技、唱作俱佳的功底赢得了观众的满堂彩,也成功实现了自己和剧团剧种在题材上的一次跨越。

  在观众和业内引发巨大反响的还有河南省豫剧院三团的豫剧《焦裕禄》,很多年前,剧团曾以一部现代剧《村官李天成》参演上海国际艺术节,震动了上海的观众和戏剧界。而这一次的《焦裕禄》演出不仅感动了所有观众,也让上海的文艺工作者受到很大的触动。在和上海文艺界专家交流时,“这部作品值得上海的文艺创作者思考借鉴”成为了几乎所有上海专家的共识。

  由于《焦裕禄》在各时期有各种艺术形式版本,因此再度创作有很大难度,但编剧姚金成以新角度、新素材再现了半个世纪前一段独特的“兰考往事”,从历史反思的视角,在舞台上展现了令人感动的焦裕禄精神。而豫剧名家贾文龙更是以他令人惊叹的演唱和表演功底,塑造了一个真实生动的焦裕禄形象,演出中很多唱段,让现场观众几度含泪。

  这台演出在创作上给了上海文艺界很多思考。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郦国义认为,“先进人物的戏在整个全国文艺界,这两年塑造了不少。但是可以达到像《焦裕禄》这种水准的比较少。剧中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反思精神,特别难能可贵。”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则评价说,“豫剧《焦裕禄》是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去阅读老故事,读出了新意义。并且又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去演绎老故事,演出了新感觉。”

  至于上海观众最熟悉的上海越剧院,今年参演艺术节的剧目是以晚唐诗人李商隐为主角的《双飞翼》。此次同样推出了明星组合,钱惠丽和王志萍这对黄金搭档在剧中分别担任男女主角。两人同为梅花奖和白玉兰奖双奖得主,更是深得徐玉兰、王文娟表演艺术的真传,有“小徐王”之称的两人素来人气很足,十年来第一次合作演出新剧,在观众中引发的热烈追捧更是可以想见。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主旋律新作云集沪上

  今年由于是抗战胜利70周年的特殊日子,很多剧目都有关抗战题材。而因为有名家领衔,有着别样的光彩。

  京剧《杨靖宇》是吉林省京剧团为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民族英雄杨靖宇诞辰110周年而排演的一部作品。去年,该剧曾参加由吉林省文化厅主办的“吉林文化上海行”。时隔半年再度来沪,演出积累的口碑吸引了满场的观众。

  剧中杨靖宇一角由吉林省京剧院院长、著名高派京剧老生倪茂才饰演,其高亢有力的高派唱腔与民族英雄的形象十分贴合。倪茂才曾获梅花奖以及上海白玉兰主角奖,在上海观众中颇有人气。剧中,倪茂才展现了京剧“高派”艺术唱腔特点,观众叫好不断。

  长宁沪剧团的新编沪剧《赵一曼》是文化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国巡演优秀剧目,演绎的是抗战英雄女中豪杰赵一曼的故事。剧中赵一曼由长宁沪剧团团长、沪剧名家陈甦萍饰演。为塑造好这一角色,陈甦萍与主创人员曾到赵一曼故乡四川宜宾体验生活。她还和作曲一起反复研究,设计了一系列抒情唱段。演出时,陈甦萍以自己运腔委婉流畅、韵味醇厚浓郁的唱腔优势,打动了很多观众。

  上海沪剧院的新编历史剧《邓世昌》去年年底首演以后,几度修改,今年作为第十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再度上演。该剧在综合了各方专家意见和建议后,这次新版演出可谓脱胎换骨、焕然一新,在主题音乐方面全部做了全新的修改。

  上海沪剧院在半个世纪前曾经创作过《甲午海战》,但此次由陈薪伊执导的《邓世昌》无论是剧本还是唱腔都是全新的创作,用现代人的方式重新去讲述这段历史。《邓世昌》一改沪剧擅长“西装旗袍戏”、“才子佳人戏”的特色,是一出彻头彻尾的男人戏。为此,主演邓世昌的上海沪剧院当家小生朱俭克服了沪剧念白和唱腔上的很多挑战,塑造了一个完全有别于传统沪剧的传奇英雄形象。而钱思剑、李建华等中青年演员的表演同样出彩,使得这部沪剧男人戏实现了十足阳刚气,也成功再现了甲午海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下的人物组图。加之全剧富有现代感的舞美,给予了观众对这段历史全新的感受。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