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丛老,怎知昆曲如许

步伐矫健地走来,他面带笑容,精神矍铄。岁月于他仁慈,84岁高龄的他丝毫不显老态,眉眼间,还能看出从年轻保留至今的俊朗模样。7月17晚,昆曲泰斗丛兆桓老师光临良友书坊·有度空间,为众良友及慕名而来的昆剧爱好者们带来关于昆剧艺术的分享。

追溯昆曲的发展,丛兆桓老师从八百年前的历史谈起,其时,宋元南戏发祥、金元杂剧震惊世界,南戏和杂剧中的部分元素流传到后来昆曲的里。六百年前,顾坚“善发南曲之奥”,明初有“昆山腔”之称。五百年前,有“昆曲创始人”之称的魏良辅于江苏太仓卫中,集七声音阶的北曲、五声音阶的南曲、少数民族的水调、纯汉族的磨调之大成,创造了“昆腔时曲水磨调”,后人称为“昆曲”。

讲至此处,丛兆桓老师说,他自己对于昆曲一生的研究始终没有脱离两个问题:昆曲是什么?什么是昆曲?在他看来,昆曲,就是几百年前的“中国好声音”,而魏良辅就是当时的“导师”,丛兆桓老师结合流行趋势且通俗易懂的讲解让在场听友们会心笑之。

昆曲故事继续,历史发展到四百五十年前,梁辰鱼用时新的昆曲,编演了《浣纱记》,形成“昆剧”,昆曲由单一的唱曲演变为多种艺术形式综合的剧种。三百年前,康乾盛世,洪升和孔尚任一南一北分别创作的《长生殿》和《桃花扇》代表着当时昆曲发展的最高峰,而被余秋雨称作“全民痴迷200年”的,就是明清昆曲。

此后一段时间,昆曲渐近衰落,一百年前,在昆曲最为没落之时,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讲堂里普及昆曲,聘吴梅在北大开曲学课,维系了昆曲的一线生机。新中国成立后,苏昆剧团因一出《十五贯》受到毛泽东的盛赞,昆曲得以推广发展,“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的说法便由此而来。文革期间,昆曲被扼杀,此时的丛兆桓老师也因主演《李慧娘》背负莫须有的罪名。这段曲折遭际丛兆桓在讲座中寥寥数语一笑带过,旁人如我们生发出的愤懑和心疼,现今都化作了老人口中轻描谈写的几句。

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大潮和娱乐时尚无情挤压着传统文化,昆界艺员流失,直到2001年昆剧成为首批入选联合国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它才重新受到大众的关注。明年,借中西方两位戏剧大师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年的名义,联合国将在全球开展纪念活动,丛兆桓老师表达了自己对此事的些许忧虑,因为在英国,无人不识莎士比亚;但是在中国,汤显祖在国人心中的文化地位却并不乐观。丛兆桓说,他希望能借此次讲座与众良友相聚的缘分,让听讲座的每一位朋友都能成为汤显祖的宣传者,中国历史上有如此出色的戏曲家,其人其文都是留给当代人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除了对昆曲历史发展的专业讲解,丛兆桓老师还分享了欣赏昆剧的几个要素。爱文者赏其词,昆曲剧本之白与唱,都是绝妙好辞,能进古文课本,读之可陶冶性情,用之则心灵净化;爱乐者赏其音,曲牌古调、水磨唱法是明代后期之时尚,加笙管笛箫、琴瑟筝琶伴奏,使东方声乐蔚为大观;爱美者赏其箱,守旧、门帘、桌围椅披、旗罗伞扇、刀枪剑戟、杯盘壶盏、大二三衣、容妆、盔箱、脸谱、花饰——物质工具藏于七大戏箱中,都属古典美术工艺精品;爱戏者赏表演,昆剧载歌载舞有机融汇:扩大了单位时空的艺术信息量,满足多爱好群体的欣赏取向。剧诗般的昆剧表演体系,渗透着中国哲思与美学追求,怡人、动人、娱人、感人、撩人、醉人。

配合讲座内容,丛兆桓老师还现场演唱了昆曲《长生殿》和《西厢记》选段,丛老说,因年事已高,他已偏重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而不亲自唱昆曲多年,但因着在青岛这一他儿时成长居住的地方,他愿意为听友们表演。操起本行,丛老风采不减当年,口中吐出曲词典雅,一姿一势都是行腔婉转的优美,亲睹大师的现场演绎,现场听众都痴醉于其间,感慨动情。

讲座中,丛兆桓老师还为大家分享了一件生活趣事,他的夫人,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秦肖玉老师曾在生活中这样评价他:“平时不爱说话,但是你不能跟他聊昆曲,一聊昆曲他就停不下来。”将近三个小时的讲座丛老一直侃侃而谈不觉疲累,与听众的交流也是愈发热烈,浓过窗外渐深的夜色。他说,从自己17岁进入昆曲行当时,他就立志改变昆曲“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的窘迫,但是时至今日,歌者尚苦,知音仍稀。言谈中,丛老时常流露出自己对于昆曲今后发展的担忧与牵挂,这是对自己毕生所爱的执着,也是对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思虑。

余秋雨曾这样形容昆曲,“它是一种美丽的辉煌,它是一种让人怀念的过去。”但是,正是因为有像丛兆桓老师这样,年至耄耋仍在为昆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而不懈努力的杰出艺术大家,笔耕不辍、学讲不倦,古老的昆曲才能不断演绎着经典、焕发着青春,昆曲是一种让人怀念的过去,但它也应该是现在,是未来。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