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大平调著名红脸王守文《蹚镣》(即《游四门》)赏析

   《八宝珠》又名《蹚镣》、《游四门》、《姚衍摆锁》,是红脸唱做并重的传统戏。剧讲明代万历年间,梁彦章劫皇纲,得八宝珠。后于汝宁府上蔡县遇姚瑞龙(姚衍),二人义结金兰,梁将八宝珠赠姚。适官兵捉拿贼寇,见姚持八宝珠,遂将姚押解进京,定为死罪。仆人姚义进京侍主,途中遭劫,沿街乞讨,巧遇梁彦章,说明原委。梁彦章于是纠众下山搭救姚瑞龙。梁进京后正逢姚瑞龙蹚镣游四门押赴刑场,无限感慨,乃劫法场相救。后在镇京大将军刘彦龙举荐下,梁被招安。

  (一)滑县大平调几代红脸《蹚镣)都唱的很好

  《八宝珠》现在很凉了,但其中《蹚镣》一折却很火,仍在农村舞台上演出。究其原因,我想是出于这折戏以大段的红脸唱腔为特色,在唱中糅合甩镣、蹚镣、捉镣等动作,观赏性极强,对演员唱功、做工要求很高。

  《蹚镣》是大平调的传统剧目,几代大平调著名红脸都唱的很好,至少可以找出来下面两位来。

  大平调“西路平”著名红脸张法旺演出此剧时,所走台步、甩镣、蹚镣等,每个动作都压在板上,轰动一时。豫剧、山东梆子均有此传统剧目。山东梆子著名表演艺术家窦朝荣擅演此剧,其唱腔堪为绝唱。山东梆子著名红脸窦玉谦及大平调郭盛高亦常演此剧,颇具特色。在豫剧中只有谢庆军有此剧录音,曲剧也有演出。

  对上文中提到的张法旺,小宝要多费一些笔墨,因为他是豫北滑县人,又是在我的老家汤阴县入科学戏的。张发旺(1907—1964),大平调演员,工红脸。艺名道妞,滑县高郎柳村人。梨园世家,父亲张兴明(艺名黑妞,绰号黑大脸),工红脸,驰名豫北。张发旺襁褓丧母,被父寄养亲友家。七岁随父入汲县同乐班学戏。八岁粉墨登场,饰演《罗成显魂》中的罗成,一时传为趣事。九岁被父亲送到汤阴县司马科班严教,拜师廷妞,十四岁师满被聘回同乐班。十六岁首次演出《下高平》饰赵匡胤,大受欢迎,从此成为班中台柱。民国十九年(1930)随班迁至卫辉(今汲县)。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同乐班解散,他自立科班,仍称同乐班,流动演出于豫北、冀西南广大城乡。

  张发旺做戏真、精细,很重眼功,常说:“戏在演,演在脸,脸在眼。”他以唱腔深沉浑厚,念白吐字清晰,做功细腻,动作粗犷有力而著称,属于“西路平调”的流行地盘,张发旺创立的流派称为“道妞派”。1956年著名艺人张发旺率领时名“同乐剧社”的滑县大平调剧团赴朝鲜慰问演出。他的的《三传令》受到广大志愿军的热烈欢迎,产生了巨大的的积极作用。

  张发旺是滑县大平调唱红此剧的第一人,本文将要欣赏的《蹚镣》唱段由王守文所演,他也是滑县人,莫非他与张发旺有师承关系?我费了好大劲儿搜索他的生平简介,但没有找到,的确是个遗憾。

  (二)大平调王守文《蹚镣》(即《游四门》)视频及唱词欣赏

  小时候就听大人说,旧社会死刑犯临刑前,总要酒足饭饱,想吃什么,只要开口就尽量满足你。等午后开斩前,狱卒等一帮人还要带着囚犯游街,让老百姓都知道他为什么被判死刑,以起到“杀一儆百”的警戒作用。我想这出《游四门》就和以上说的差不多。“游四门”无疑是指让囚犯游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但过去刑场都在西门外,所以游四门最后一个当然是游西门了。这种游街示众的行刑方式,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

  本文重点介绍王守文演唱的《姚玉龙蹚燎》音配像视频,一则这位滑县大平调老艺术家也是我的老乡;二则因为他的演唱视频的比较完整的;三则是他沙沙的嗓音,耐听的韵味,把人物临刑前的内心痛苦与无奈,表现的酣畅淋漓。尽管视频下面有字幕,小宝依然费了一些时间,敲打出了唱词,这可能与我学理科养成的习惯有关,不见文字心里就不够踏实,总认为听一遍没有随后再看一遍唱词印象深刻。

  这个长唱段需要40多分钟,有些像《对花枪》中“南营”一场姜桂芝的那段唱,有提纲挈领、介绍全剧剧情的作用。如果你听完《蹚镣》,可能就知道全剧讲的是啥故事。《游四门》唱词我分为“提监”、“死因”、“游南门”、“游东门”、“游北门”、“游西门”六个部分,在唱词中作了标注。每一个段落,都有一个中心意思,或即景生情,或比古劝人,均有有感而发的一个唱段,几乎成了他一个人的“独角戏”。其中众人插话部分从略。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