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脸谱知识知多少?

   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用各种颜色在演员面部所勾画成的特殊谱式图案。净、丑是采用脸谱作为面部化装的两种主要角色。脸谱的用途是表明人物的面容、性格特征,以丰富舞台美术色彩,强化演出效果。

  京剧脸谱的描绘着色方式有揉、勾、抹、破四种基本类型。

  揉脸是用手指将颜色揉满面部,再加重眉目及面部纹理轮廓,是一种像真性的脸谱。京剧中关羽所揉红脸,是按照小说、评书所描述的关羽面容而设计的,表示关羽面如重枣、卧蚕眉、丹凤眼和七星痣。

  勾脸是用毛笔蘸颜色勾描眉目面纹,填充脸膛色彩,成为五光十色的图案。有的贴金敷银,华丽耀炫,光彩夺目。京剧中金钱豹即用勾脸,脸膛贴金,脑门上勾豹头形花纹,脸蛋上勾金钱图形,成为一个复杂的花脸,用以表示豹的凶恶。

  抹脸是用毛笔蘸白粉把脸的全部或一部分涂抹成白色,表示这类人物不以真面目示人,是一种饰伪性脸谱,又称粉脸。曹操在京剧中是奸雄,用大白粉脸,脸上全涂白色。

  破脸是指左右图形不对称的脸谱,揉、勾、抹三种脸中都有破脸,是一种以贬意为主的脸谱。小说、评书中说郑子明雌雄眼,相貌丑陋,郑子明是京剧中采用破脸的著名人物。

  (偷偷告诉你哦,“勾脸”一词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如上所述,代表脸谱的一种类型,另一种是指在脸上勾画脸谱的手法。在脸上画勾、抹、破各型脸谱时都用笔来勾画,揉脸的眉目面纹也常用笔来勾,因此“勾脸”也就成为在脸上勾画脸谱手法的通称。)

  晚清宫廷中的戏曲人物画中的脸谱,可以视为京剧脸谱早期格式和笔法的代表。

  清代戏画的净角脸谱已有揉、勾、抹、破各种类型,其中勾脸已有很大发展,分化出整脸、三块瓦脸、花三块瓦脸、碎脸等格式,在将官、英雄、神怪等各种角色中广泛应用。

  整脸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形式,整个脸膛由左右眉分隔成脑门和左右两颊,眉有白眉和黑眉,白眉界分眼和黑眉,有的整脸只有白眉。京剧戏画中尉迟敬德用黑色整脸,由宽的白眉分隔黑色的脑门和两颊,脑门画成垂直细道。对照明代、清初戏曲中的尉迟敬德脸谱,可以看出尉迟敬德脸谱一直无大改变,因此这种形式的勾脸应属于比较原始的脸谱类型。

  三块瓦脸是比整脸晚出的勾脸形式,由之又衍化出花三块瓦脸、碎脸等更复杂的形式。三块瓦脸除画黑、白眉外,还画眼和鼻窝,眉、眼、鼻窝把脸膛分隔成脑门和两颊三大块。京剧戏画中关泰是典型红色三块瓦脸。所谓某色脸是以脸膛的颜色而论,红色脸是说脸膛是红色。

  花三块瓦脸是眉、眼、鼻窝的形状和颜色复杂化的三块瓦脸,花三块瓦脸的脸膛上常画上花纹,有的两颊花纹掩盖了脸膛的颜色,因此花三块瓦脸的颜色是以脸膛脑门部的颜色为准。京剧戏画中项羽用黑色花三块瓦脸,白眉中有花纹,鼻窝上有鼻孔,两颊白色,黑脑门中有花纹。

  碎脸比花三块瓦脸颜色、花纹更复杂,有的打破了三块瓦的基本形式。京剧戏画中徐世英即采用蓝色碎脸,眉、眼、鼻窝的形状,脑门和两颊上花纹都很复杂。

  从整脸到三块瓦脸、花三块瓦脸、碎脸,是由简单到复杂,其间的变化是有迹可循的。它们构成了勾脸的基本图案体系,在长期应用中,又进一步衍生出各种繁简不同的亚型谱式,强化表演效果。在这样的发展中,勾脸与揉脸、抹脸相互结合,产生出一些特定谱式,如僧脸、元宝脸等。

  僧脸一般用大圆形眼,剧戏画中杨延德是白色僧脸的典型。

  元宝脸的下半涂白色,脑门不涂颜色,露着头皮。使用元宝脸的剧中人物一般身份不十分显赫,地位稍低。京剧戏画中李仁是中军,即用元宝脸。

  元宝脸与抹脸中的元宝粉脸有一定的瓜葛。抹脸包括净角的大白粉脸、元宝粉脸和丑角的腰子粉脸、豆腐块粉脸、枣核粉脸。从大白粉脸到枣核粉脸,脸上涂白粉的面积依次缩小,在人物性格上一头是奸诈,一头是机智,中间是谄佞、奸猾,显示出从净角脸谱到丑角脸谱的连续性和过渡性。京剧中用元宝粉脸人物常是奸臣,但他们的地位比用大白粉脸的大奸臣低,在这样的意义上与勾脸中的元宝脸性质是一致的。

  戏画中费无忌是用大白粉脸的角色。清代戏画中的大白粉脸勾得都比较高,与勾脸一样,把脑门勾到头顶,今天的大白粉脸则脑门都勾得低一些。

  戏画中刽子手勾破脸,左右两侧花纹不一致。对破脸的概念还有一种说法,持这种说法的认为戏中人物一勾上脸就表示他有不足之处。以红色三块瓦脸来说,只要脑门勾上花纹就算是破脸,寓有贬意,扩大来说就成了脸谱是表示人物有所不足的一说了。

  清代戏画的丑角脸谱已有较高的发展,揉、勾、抹、破各型脸谱均被采用,但抹脸是主要用于丑角的脸谱。

  戏画中金祥瑞是用腰子形白粉脸的文丑脸谱,秦仁是用圆形白粉脸的武丑脸谱,两者虽有差别,但不如今天的差别大。戏画中琉璃滑的破脸和医生的老脸都是当时设计佳妙的丑角脸谱。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