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戏演员:爱这行并迷茫着

   30个小翻、45个旋子、各种小对枪、对剑、刀棍枪,看得人眼花缭乱。昨天,上海京剧院新址的周信芳戏剧空间里各种“刀光剑影”,观众的叫好声和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整个剧场近乎沸腾。这是上海京剧院一年一度的夏季集训成果——“跟头、把子、荡子技巧比赛”。六十几位年轻演员轮番炫技,使得这场京剧“比武大会”高潮迭起。

  跟头、把子和荡子都是京剧演员的基本功。“跟头”就是各种不同技巧的翻跟头,“把子”则是京剧武戏里各种刀枪棍棒开打的功夫,而“荡子”则是武戏群戏,一大群演员在舞台上翻飞腾跃,展示了京剧特有的武打场面。上海京剧院从2010年起就每年举行一次针对青年演员的夏季集训,因为今年搬入了新址,这样的“比武大会”也首次对外公开,精彩程度让很多第一次观看的观众大呼过瘾。甚至有不少年轻女观众兴奋表示,台上这些青年演员的颜值和肌肉毫不逊色于宁泽涛。

  今年以来,上海京剧院的武戏青年演员群体接连受到关注。尤其是3月份,上京60周年院庆第一季演出的武戏大群戏《铁公鸡》,满台激烈武戏场面可谓嗨爆全场,这台集合了上京的最强武戏阵容演出接连刷屏两天,使得久违的武戏重新回到观众视野。而上周,一台集合上京青年演员的武戏专场也作为院庆第三季演出的剧目上演。

  满台喝彩的舞台背后,京剧武戏演员的生存状况却不容乐观。曾经占据京剧半壁江山的武戏,如今因为市场原因,演出机会十分稀少。《铁公鸡》这样的大武戏,两年才演一次,一次也只有一场。两三个月的辛苦排练,付出如此多的汗水,回报却相当渺茫。哪怕不提微薄的收入,演员希望训练成果能够在观众面前展示一回,如今也显得不易。虽然比武大会上,青年演员们个个阳光灿烂笑容十足,但这些二三十岁的演员,却大多满身伤病,并担忧着30岁开始就必然要面临的体力下坡路。

  不惧苦累

  希望能多见观众

  大部分观众对京剧武戏都不陌生,即使从来不看京剧的人,每年在各种晚会上也会看到京剧武戏的身影,看似轻松的翻打之间,其实是演员们从10岁就开始练起的各种基本功。而当他们能够成熟地站在舞台上,往往都经过了十几年血泪汗水交织的练功岁月。

  和很多运动员一样,伤病往往是京剧武戏演员的家常便饭。在昨天的“比武大会”上,刚刚伤愈的年轻演员刘峰坚持完成了二十几个小翻,引来同伴和观众一片叫好。在去年的《春秋二胥》的演出时,20岁出头的刘峰就不小心跳断了大筋,在医院里躺了好几个月才得以康复。这样的受伤并不是小概率事件,去年上海昆剧团演出时,同样有一位还在戏校的年轻演员断了大筋。而对于很多武戏演员而言,甚至有很多演员因为一次受伤,就不得不中断自己苦练十几年的舞台生涯,转行幕后。而有过一次类似断大筋的受伤,以后练功演出中再次受伤的概率会比正常人高出很多。

  武生郝帅和武丑郝杰是上海京剧院的一对亲兄弟,这对年轻帅气的小伙当年从河北农村双双考入上海戏校,随后进入了上海京剧院。郝帅曾经获得过青京赛的金奖,而郝杰同样是年轻演员里的佼佼者,在《铁公鸡》那一次的演出里,郝杰漂亮的功夫技惊四座。但谈起从艺之路,郝杰坦言就是一个“苦”字,练功的日子里伴随着各种疼痛、落泪和折磨,至今仍然记得最初扳腿时钻心的痛,而各种小伤更是家常便饭。看见同伴断了大筋或者受伤,他也多少会有些后怕。但从小练到现在,郝杰说,“真的是越练越喜欢。”只是,对郝杰而言,目前最大的担忧就是年近30岁,自己的体力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我们武戏演员最黄金的年龄就是20岁出头,那时候体力最好,经验也有一些。”郝杰说,最希望的事情就是演出机会能够多一些,“既然练了功,就希望能够见观众,哪怕每个月有一次大型的武戏演出,我们练得这么苦这么累,也就有了价值。”

  事实上,演出机会少不仅对于年轻武戏演员而言是个困扰,即使对于奚中路这样的大武生而言也依然是个问题。尽管已经57岁了,京剧名家奚中路依然还是每天出现在上海京剧院的排练厅。武戏市场萎缩,一年在上海演出不超过10场,奚中路就在全国各地搭班演出,哪怕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剧团,为了能在台上一展身手,奚中路都会慨然登台。

  从艺之路只有一个字:苦

  同样来自河北农村的张帅,自认他的情况和郝杰郝帅的都不同,虽然,今年27岁的他同样是在《铁公鸡》的演出里一鸣惊人,“他们都是武戏演员,而我最开始是武行出身。”2004年,上海戏校专门招了一个武功班,5年制毕业,主要就是学习各种翻打,但并不教戏。张帅就是其中的一员:“我们班当时二三十来个人,都是从山东、徐州还有河北等农村找过来的。城里的孩子不愿意学这个,因为太苦了。我们班的同学都是喜欢这行的,都是‘跟头界’精英。但现在,留下来干这个的也不到十个,因为有的同学受伤再也干不了,有的同学觉得一直这样翻下去,没前途。”

  在京剧里,武行是个特殊的存在,他们在戏里没有台词没有角色,只是各种龙套绿叶,但却对功夫有着很高的要求。张帅生在戏曲之乡,小时候下地回来叉手就能翻跟头,很早就靠这门手艺在家乡挣钱养家。而来到上海学戏,起初也是因为这里不需要学费,可以从农村来到城市。

  但学武行让他觉得很憋屈,“很多人看不起我们武行。有一次演大武戏《雁荡山》,翻城那一场戏,都是我们班同学翻的跟头,谢幕时候却不让我们上去。我们当时在后台喝水,满身的汗,喝着喝着眼泪哗就流下来了。”

  “我觉得我必须要塑造自己。我要在上海考个户口,在这里扎根。30岁之后,可能就折腾不动了。”张帅个性爽朗,说起他的目标也是毫不讳言。他很努力地拜了汤俊良老师学武戏《四杰村》《白水滩》,没钱交学费,他每天7点就早早来到剧院练功房,泡好茶等老师。在今年京剧院的内部比赛里,张帅拿了个武戏第一名,也得以在《铁公鸡》这样的大戏里演上了主角。

  《铁公鸡》演出那天,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张帅的全家和全村人都守在电视机前,但家里人习惯性地在龙套里找他,却怎么也找不到,最后才知道,原来这一次,他演的是站在台中间的大主角。

  《铁公鸡》让张帅一战成名,但他却对自己那一天的表现并不满意:“和我三年前比,我那天的状态也就70、80分,那时候我的旋子可以比现在高得多飘得多,翻五六十个没问题。那天观众的掌声太热烈了,好几次我觉得自己不行了,但听见掌声咬牙多坚持了一会。事后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这样的机会不早点来,不在两三年前来,我可以让大家看到更好的自己。”

  如今一身伤病的张帅说:“我真的是特别热爱这个(行业)。但是两年才演一次这样的大武戏,凭什么让演员练功呢?”《铁公鸡》的演出让张帅感觉到,练一个月功不如在台上演一遍。而生活上的困窘对他和他的同学们而言,依然是个难题。“收入真的太少了,平时没有演出大概三四千,演出多的话可以有五六千,但我们又不能吃太差,毕竟身体是本钱。平时坐不起地铁,我们都靠电瓶车,充电在单位,不花钱,挺好。”说起这些,张帅始终都是乐呵呵的表情。

  《铁公鸡》演出结束那天,张帅一宿未眠,同班有三个同学和他合租一屋,四个单身汉在一起喝了一夜的酒,庆祝这个武行演员辉煌荣耀的一夜。不过,为张帅骄傲的同时,他们也还是有点迷茫,尤其是,该和谁谈恋爱呢?

  津贴十几年没有变化

  对于武戏演员的各种艰难和苦衷,上海京剧院副院长张帆可谓感同身受。作为京剧武生表演艺术家盖叫天的曾外孙、同样是武生演员的张帆也曾经有过在排练场上挥汗如雨的人生。作为主演之一,他同样感受了《铁公鸡》演出时台上台下的激情,但张帆坦言,受制于演出市场,这个剧目短期内很难再演一次:“其实现在大部分武戏都是这个状态,排练可能花了两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但是演出一次之后就要放下。”

  《铁公鸡》集合了上海京剧院两个团所有的武戏演员,上京武戏在全国一直排在前列,但因为已经有两三年没有这样大规模的武戏,几乎所有演员都憋着一口气,“在舞台上自个儿成全自个儿”。张帆有时候也会问自己:“武戏演员这么大的付出,他们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不是至少能让他们见见观众?”

  但市场似乎并不容乐观,作为主管业务的副院长,张帆说,相比文戏演出,武戏演出的人员众多,成本也高出很多,但市场却相对冷淡,可能也和这么多年市场培育有关,他们也思考过每个月安排一次武戏演出,但是武戏能否有足够的观众,始终困扰着院团。而另外一个问题是,如果演出越来越少,演员练功的积极性就会越来越低,质量就没有保证,更重要的是,练功不足,演员更容易受伤。

  “但是通过‘铁公鸡’现象,至少引发了我们院团的思考,最起码可以从促动上京武戏质量出发,每隔一段时间推出一段武戏,以戏带功。”而这一次的“比武大会”,显然也是一次对于武戏演员切磋交流和督促练功的尝试,据说每个单项奖都有不菲的奖金,对年轻演员而言也是一种不小的激励。

  对于京剧武戏的边缘化,张帆觉得有各种原因,但和京剧大环境显然也有一定的关系,“当年张翼鹏《西游记》可以连演一个月,北方演员来南方跑一趟,回去可以买两个四合院。但现在时代环境完全不同,社会对京剧武戏的认知度不高,待遇更是不高。武戏演员的保险和津贴,十几年没有涨过,国家在这方面要整体提高待遇。”

  上海京剧院院长单跃进也认为,京剧武戏的不景气和京剧的不景气有必然关系,但也和这几年的评奖趋势有关。很长时间,包括中国京剧节在内的国家奖项一直鼓励新编戏,这些新编大戏大多注重人文内涵,武戏几乎完全缺席。虽然2004年的京剧节曾经举办过一次武戏大赛,但之后再没有后续,在单跃进看来,武戏的传承和恢复,需要更多配套性的措施,才能恢复京剧武戏半壁江山的地位。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