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好莱坞”大片 看哭一片人

   不管您是党政领导、专家学者、行业翘楚,还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只要您对河南尤其是郑州的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热点话题有思考、有建议,都可以撰写成文,我们愿为您提供发布平台。只有一个条件:文本亲近可读。

  欢迎致电15890070930或18538511025联系我们。http://www.szxq.com/

  人物名片

  李树建,新一代豫剧领军人物,从艺已满36年,目前任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他总结的“农村演出放一点,城市演出收一点,国际演出舞一点”的演出经验,让豫剧有更强的适应性,在当下拥有越来越多的观众。

  如今,传统戏曲多年来第一次被提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7月中旬,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中指出,要实施地方戏曲振兴工程,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

  从事戏曲工作36年的“老兵”李树建深受鼓舞,“常香玉大师将豫剧推向全国,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把豫剧推向世界。”如今,李树建已经带着他的演出团队走过了20个国家和地区。他说,在通往豫剧“世界梦”的路上,只需要演好每一出戏。

  【以情动人】

  河南式“好莱坞”大片

  看哭一片人

  今年5月18日,李树建领衔主演的豫剧电影《苏武牧羊》在北京展映,北京电影界、戏剧界的大牌导演和权威专家及高校师生等600余人观看了这部影片。

  据报道,观影时影院里哭成一片;放映结束后,观众久久不愿离开。不少专家盛赞该片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戏曲“好莱坞大片”。

  这部来自河南的“好莱坞”大片,讲述了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因部下叛变被单于放逐北海牧羊,19年在荒无人烟之地与羊为伴、与狼为邻、与雁为友,渴饮雪、饥吞毡,却始终手持汉节,拒绝归降,最终重返故国,流芳后世的故事。

  关于如何以情动人,李树建的感受是,自己先入戏。有一次他在漯河演出《清风亭》,舞台边站着一群小孩,当戏演到高潮时,一群孩子竟然不约而同地指着李树建说:“他哭了,他真的哭了!”

  在他看来,孩子纯真的话语就是对自己最好的褒扬。

  【因地制宜】

  农村演戏夸张点

  出国演戏“舞”一点

  李树建有个习惯,演戏得看地方。比如舞台布景,在城市演出时用大景,满足城市观众审美标准较高的需求;在农村演出时用简易景,方便运输和使用;到国外演出时就用传统的一桌二椅,后面一个大天幕,代表中国戏曲的基本样式。

  以豫剧《清风亭》来说,李树建已演了28年,演出近3000场,观众超过千万,其中80%的演出都是在农村、矿山、企业,连山羊到不了的地方他们都曾去演过。

  在不同的地方表演,除了舞台布景,表现形式上也要有不同考虑。比如在城市演出要“收”一点,也就是含蓄内敛,适合城市观众重体验的审美习惯;在农村演出要“放”一点,“放”就是夸张想象,适合农村观众爱热闹的审美习惯;在国外演出要“舞”一点,“舞”就是尽量多使用肢体语言,以弥补语言不通的障碍,增加传递信息的手段。

  【观众交流】

  一部好戏是跟观众交流出来的

  观众是戏曲的上帝,一切戏曲创作活动最终都是要为观众服务的。这是李树建的观点。

  他认为,戏曲与观众的关系,就如同人民与土地的关系一样,质朴而又紧密,观众才是戏曲真正的衣食父母,任何一部成功的作品都是在演员与观众的不断交流中完成的。因为观众是戏曲最权威的评判者。一次他在洛阳演出《鞭打芦花》,一个妇女看后哭着对李树建说,她对丈夫前妻所生的孩子不好,对不起丈夫和孩子,今后一定会善待孩子,后来这个妇女还被村里评为好媳妇。

  “观众不能应付,更不能欺骗。”李树建说,你演得到位不到位,你演时用情没用情,观众一眼就能看出来。他说,戏里的那些人物形象也是他和观众一起创造出来的。

  【豫剧世界梦】

  “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

  把豫剧推向世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常香玉大师将豫剧推向全国,“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把豫剧推向世界。”李树建说。

  下一步,李树建不仅要谋划河南豫剧的发展,还要谋划全国豫剧的发展,让豫剧更好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为了实现目标,他的战略是三步走。

  第一步是通过打造更多的豫剧精品剧目来宣传中原文化。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母体,通过大力传播豫剧来宣传中原文化,提升中原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力,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第二步是通过打造豫剧精品剧目培养发展更多的豫剧观众。要想办法留住豫剧的老观众,不断培养新观众,形成良性的观演市场。

  第三步是通过打造豫剧精品剧目带动全国豫剧院团的发展。河南豫剧院刚刚举办了“全国中青年豫剧演员高级培训班”,马上还要举办“全国豫剧院团长论坛”,李树建希望通过这种活动,加强全国豫剧院团的沟通联络与交流,促进全国豫剧的整体繁荣发展。

  一个剧目能救活一个剧团

  河南商报:在当下社会,传统戏曲发展可能困难更多。你认为什么是剧团立身之本?

  李树建:在剧团效益不好时,为了生存,我们曾经哭过坟、抬过棺,住过羊圈、睡过路边。

  豫剧《清风亭》正是借助广大观众的传播,才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该剧自1989年搬上舞台之后,全国已有200个剧团进行了移植。

  所以,作品才是剧团的立身之本。如果长时间排不出来有较高艺术水准的剧目,如果花了国家的钱排出来的剧目没有市场,那就是这个院团演职人员的集体失职。

  剧本是戏剧的基础,剧本好首先表现在题材上,好的题材就是那些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的题材,这种题材必定能弘扬民族精神、宣传正能量,有了这种题材,戏剧创作就不会迷失方向,不迷失方向才会有广阔的市场。

  河南商报:如何让豫剧焕发新魅力?

  李树建:在几十年的实践中,我们走出了一条老戏新演、名剧改编、名剧出名演、名演带名团的发展路子。

  近年来由我主演的“忠、孝、节”三部曲,就是这一发展路子的具体体现。

  老戏新演,就是选择一些观众熟知、流传较广、基础较好的传统剧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经过合理改编重新演绎。

  名剧改编,就是将一些已经成为经典的剧目,运用现代理念进行重新解读,挖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赋予其新的价值和意义。

  名剧出名演,就是通过排演精品剧目,带动剧团快速发展,促进人才快速成长,一个剧目能救活一个剧团,一个角色能成就一个演员。

  名演带名团,就是利于著名演员的社会影响和名人效应,借助其高超的艺术造诣和高尚的人格修养,来扩大剧团的社会知名度。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