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新京剧之梦的旅日艺术家吴汝俊又回来了。
昨天下午,在这位身兼“京胡王子”和“中国最后男旦”两大称号的传奇人物下榻的衡山宾馆,与长发齐肩的他随意聊天,非常轻松。眼前的他,一脸单纯的微笑,怎么也看不出已年届不惑。剑眉下,一双眼睛透着真诚与豪放。下月7日、8日两晚,由他担当艺术总监并领衔主演的新京剧《七夕情缘》将在逸夫舞台上演。这是继京昆歌舞剧《贵妃东渡》和高奏市场凯歌的《武则天》《四美图》后,吴汝俊的又一部新京剧力作。
自1952年刘秀荣主演京剧《牛郎织女》(blog)迄今,这一美丽的神话传说已久违京剧舞台半个多世纪了。吴汝俊介绍,全新创作的《七夕情缘》没有龙套,没有台角的乐队,也没有传统京胡演奏的单一生硬,剧中不仅融入了委婉的昆曲曲牌、动听的江南小调、优美的越剧唱腔,还加入了小提琴、电声乐、交响乐等西洋音乐元素。
吴汝俊说,他的理想就是用自己的新京剧来展现国粹的魅力,让国粹走近大众。他认为,京剧变革主要应体现在音乐、节奏、唱腔、舞美上,让新老观众都能从中各取所需。
吴汝俊的父亲是京胡演奏家,母亲是京剧女老生,耳濡目染加上天生的悟性,使这位昔日中国京剧院的名琴师,20年前就创立了独特的京胡轻音乐演奏法和京胡交响曲合奏法,也使这位甩水袖、跑圆场的“吴氏青衣”不经意间从乐池走向台前,并以其魅力十足的凌波微步和真假相谐、高低自如的嗓音,被业界誉为“金嗓子”。
举起新京剧的大旗后,吴汝俊不再仅仅是一位演奏家、表演者,还集编导演于一身。他说,今天的京剧要在戏曲本体上传承发展,增强音乐性是关键:“人们走出剧场,要有值得回味咀嚼的音乐唱段,舞台音乐不只是西皮二黄,强化歌唱性可以让京剧更好听。”
在新戏《七夕情缘》中,吴汝俊扮织女,天津王平演牛郎。北京的刘学钦和寇春华分饰牛郎的哥哥和势利的嫂子。全剧人物性格鲜明,演员表演各具特色。主旋律是吴汝俊自创的京胡轻音乐《七夕》,织女的唱腔带有明显的昆曲特点。每场演出中穿插现代舞蹈,鹊桥相会一场,演员还将踮起脚尖,用芭蕾舞步表演出喜鹊的感觉。
新京剧培育了众多中外戏迷。在北京演《贵妃东渡》《武则天》时,几百日本发烧友包机飞来。《四美图》尚未“竣工”,就已受到美国百老汇邀请,赴美公演一演就是一个月。《七夕情缘》在日本刚结束的10场巡演也吸引了上万日本观众,在中日人民间架起了友谊的“鹊桥”。吴汝俊笑道,这可能就是对新京剧注重通俗性、音乐性、观赏性的最好回报吧。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