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大家自掏腰包送戏下乡
这么多年来,黄孝慈心里一直有个梦想:让更多的人爱上京剧。而每次登台前,她最想知道的也只有一件事:能来多少观众?为了实现让更多的人爱上京剧这个梦想,黄孝慈在年过六旬之后,反而变得更加忙碌。大学校园、田间地头、企业集团……处处可以听见她甜润的嗓音。为了让京剧这门传统艺术焕发新的生命,这位声震戏曲界的艺术大家登台演戏不仅不计报酬,甚至甘愿自掏腰包。   苦守京剧,两次夺梅花奖   脱去戏服,卸下浓妆,生活中的黄孝慈仍然“戏”味十足。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顾盼生情。无论是站姿还是坐姿,都是腰杆笔直,完全是京剧舞台上的精气神。   在京剧舞台摸爬滚打了几十年,黄孝慈凭着对京剧的领悟和热爱,曾经两度轰动全国,一次是1989年底以《红菱艳》夺得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时隔10年,她又凭着《骆驼祥子》再次摘得梅花奖,在京剧界一时传为佳话。   当年和黄孝慈一届的中国戏曲学院的同学,如今只剩下两人仍活跃在戏曲界。回忆这么多年的演艺事业,黄孝慈感慨:很苦,清贫,而且竞争残酷,这也是那么多人离开这个圈子的原因。而为了守住这份事业,黄孝慈选择了坚持。   创新角色引起业界轰动   黄孝慈是个有情趣的人,接受采访时专门选了个环境清幽的茶馆。虽然年过60,但手机上还挂着一串可爱的小娃娃和红色的小海豚,透出其少女的情怀。“我喜欢时尚的东西。”黄孝慈说,其实京剧也应如此,要能跟得上时代,不断创新,才能赢得观众。   对京剧创新的探索,黄孝慈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红菱艳》这部戏,我等了28年。”在这部戏里,黄孝慈把影视的手法引入到京剧舞台,使得戏剧人物更加生活化,她塑造的这一角色在当时被业界称为对京剧旦角的重大突破。而获得“二度梅”的《骆驼祥子》,更是体现了黄孝慈的创新思想。“我以前演的都是青衣这种唯美的角色,接到虎妞这个角色时,也很担心演不好。后来我反复揣摩原著,决定要演个和影视版不同的虎妞,强调她女人味的一面。”在那部戏里,黄孝慈将现代舞的手法首次搬到京剧舞台上,体现了虎妞娇媚的一面,引起了京剧界的轰动。   推广京剧,她足迹遍及多所高校   怎样才能让这么美的艺术走进大众?这是黄孝慈一直思索的问题。而在青年学生的身上,她看到了希望。   在黄孝慈的手机里,保存着这样一条短信:“我原本对京剧没一点认识,更认为高不可攀,但通过课堂的接触,发现原来京剧有那么震撼人心的魅力,使我对人生有了新的启迪。真的,谢谢老师。”   这是南审一位学生发来的短信。今年,黄孝慈应南审邀请到校开设京剧选修课。“刚开始,我也有点忐忑,担心人太少开不起来。没想到一下子来了100多号人。听课时,学生们也都兴致盎然。”看着大家从对京剧一无所知到会唱《咏梅》,黄孝慈心底涌出的是幸福的感觉。   这几年,为了推广京剧艺术,黄孝慈的足迹遍及南航、南农、南林等南京高校,也去过常熟理工大学、南通医科大学等外地高校。   自己倒贴钱送戏下乡   身为省京剧院名誉院长,黄孝慈对现在的演艺圈常常感到看不懂:“有的流行歌手没什么功底,演出一次开价几十万,而我们京剧界一些功力深厚的老艺术家呢,上台一次只有几千甚至几百块钱的收入。”虽然这种现象不正常,但黄孝慈的心态却十分平和。今年,黄孝慈获得了首届中国艺术大家的称号,她非常珍惜这个荣誉,“这是任何金钱也换不来的。”   不仅如此,为了让更多人欣赏到京剧,黄孝慈还自掏腰包倒贴钱演戏。今年年初,她和一家企业一拍即合,组团免费送戏下乡。从年初到现在,已经到苏北、革命老区等贫困地区演了50多场。有一次,一天之内先后跑了淮阴、涟水、徐州三个地方,真可谓马不停蹄。从组团到联系到送戏,都是黄孝慈亲自操持,她还经常登台唱两出。大半年下来,不但分文未收,还贴了不少电话费、打的费。   “京剧还有广阔的市场,需要我们主动出击去服务。”这次当选为十七大代表,黄孝慈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她说,作为一个老艺术家,她要努力去做六个榜样:求知的榜样,敬业的榜样,承上启下的榜样,甘为人梯的榜样,公益活动的榜样,创新的榜样。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