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郝永雷和华侨班

郝永雷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个不足30人的中国戏曲演出团体,长年巡回在欧洲十几个国家的城乡、工厂、矿山的各式舞台上。这个小规模中国戏曲演出团体的主角和组织者,是梆子、京剧两下锅的武丑演员郝永雷。

  郝永雷于1912年到天津投奔先于他出师的同班师兄元元红和小达子,他的武功基础相当瓷实,腾、跃、翻、攀都有许多表演绝技。后来,元元红遇害身死,小达子南下上海,他改搭梆子老生刘四红为主角的戏班,继续在天津作艺。1926年,北京至绥远的铁路全线修通后,在绥远经商的直隶帮商人经常从天津邀请梆子戏班到那里去演戏。郝永雷跟班几次到过归化(今呼和浩特市),还曾远走亚苏台、库伦(今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等地献艺。他精湛的武功博得某外国掮客的赏识。这位外国掮客鼓动郝永雷挑选一批艺人到国外去演出。一些在天津作艺的梆子艺人预见到河北梆子面临衰落的趋势,毅然参加郝永雷的行列。郝永雷一行二十多人在外籍掮客的带领下,于1928年11月从天津乘船出发,绕道海参崴进入苏联,开始了漫长、艰辛的欧洲之行。

  先期他们到过苏联、罗马尼亚、捷克、保加利亚、卢森堡,三十年代初又相继进入德国、荷兰、比利时和法国,最后于1933年抵达英国伦敦。他们在这些国家的主要演出场所是诸如柏林的冬季花园、斯格拉剧场,伦敦的特伏狄拉和阿伯特大厅等工厂或劳动群众聚集的娱乐场所。他们在这些国家还培养出一批华侨艺徒,其中的一些人陆续加入他们的演出团体,几年后又在这个基础上改组为华侨班。华侨班于20世纪三十年代中期经苏联西伯利亚铁路回到中国。

  华侨班离开欧洲回国的时候,郝永雷因为已经在伦敦同他的崇拜者、英国女士弗朗塞斯结婚,所以留在欧洲,改以教授武功为业。二战爆发时,这对夫妻被截留在德国,经过困苦磨难,始终相敬如宾,同舟共济。直到德国法西斯战败,他们才回到伦敦。

  1980年6月,这位89岁的爱国老人因肺癌病逝。他临终时,五十年前出国护照还珍藏在身边。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