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川剧研究院2020年的开年大戏上演 演员们展现青春力量
说起开年大戏,必定是特别有分量的。昨日下午,成都市川剧研究院2020年的开年大戏川剧《盗冠袍》终于在锦江剧场和观众朋友们正式见面,博得满堂彩。川剧《盗冠袍》中,有梅花奖得主王玉梅、王超等川剧名家指导、教授。该剧经过主创们严谨的加工和改编,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尤
-
集戏曲史学与理论探讨于一体 《天津戏剧研究》出版
由甄光俊所著的《天津戏剧研究》日前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45万字,集戏曲史学与理论探讨于一体。 《天津戏剧研究》对天津现存戏曲剧种、重要演出团体、代表人物及演出场所等进行探源归宗、评析辩理。作品资料翔实,论述精当,可读性强。
-
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
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日前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的部署要求,提振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为梅州文化之乡振兴添砖加瓦。市委主题教育第六指导组到会指导。 会议强调,开展
-
大型秦腔历史剧《班超息兵》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剧院上演
9月10日,由西安市长安区剧团排演的大型秦腔历史剧《班超息兵》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剧院上演。 该剧取材于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经营疏勒18年中的一段传奇故事:班超驻守疏勒后,将此处变成繁华的贸易集散地。中亚贵霜帝国兴兵攻打疏勒,班超带领军民收谷坚守,断敌粮道,迫敌
-
谭派艺术研究所于9日在北京京剧院揭牌
谭派三代人谭元寿(中)、谭孝曾(右)、谭正岩到场见证研究所揭牌。(本报记者方非摄 ) 京剧行里有无腔不学谭的说法,谭派七代传承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京剧史。为了更好地挖掘、整理谭派剧目,研究总结谭派艺术,谭派艺术研究所昨天在北京京剧院揭牌。91岁高龄的京剧谭派掌
-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演员李小青获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梅花奖得主李小青 记者 尚洪涛 摄 4月26日晚,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广西南宁揭晓。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演员李小青凭借在新编秦腔古典剧《马前泼水》中的表演,成功摘得梅花奖,为陕西戏曲再添新梅。 中国戏剧梅花奖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旨在表彰在表演艺术领域取得
-
武汉市政府专题研究武汉戏曲“大码头”建设工作
23日,武汉市委副书记、武汉市长周先旺专题研究武汉戏曲大码头建设工作。他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的部署要求,加快建设武汉戏曲大码头,进一步提升武汉文化软实力,助力三化大武汉建设。 在听取市有
-
张家口戏曲艺术研究院举办文艺下基层演出
为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颂扬改革开放40周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7月1日,由河北省文化厅主办,张家口戏曲艺术研究院承办的倡导新风尚、营造新气象、创造新业绩十九大精神宣传六进系列演出活动---张家口戏曲艺术研究院文艺下基层慰问演出在万
-
文本与社群:戏曲文学研究新范式
明清是中国戏曲发展的繁盛期,万历至崇祯年间,传奇创作进入了高潮期和繁荣期。晚明出现了汤显祖、沈璟、徐复祚、凌濛初、阮大铖、袁于令、吴炳、范文若、孟称舜、李玉等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戏曲家。就作品论,《浣纱记》《鸣凤记》《玉茗堂四梦》《石巢四种》《粲花斋五种》《
-
新世纪以来的中国戏曲研究的新变与回望
标题注释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陆西秦戏与台湾北管的比较研究(编号:12CZW051)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戏曲史研究作为独立学科,是在20世纪逐步发展起来的。其重要标志就是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及相关著作的出版,并因此确立了相关研究的基本格局和框架。此后,这一学科的研究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