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筛选
-
从“再来一遍”到“每日亿遍”,传统戏曲焕彩青春容颜
短视频《上元千灯会》,让网友感叹“因为戏曲被感动”,目前仅B站观看量已经突破1500万;爆款游戏《原神》中的京歌《神女劈观》一炮而红,网友在剧情PV下的评论区留言“每日亿遍”;在Z世代戏曲人的抖音账号里,作品点赞数动辄破十万,他们用戏腔唱古风歌曲,为“小白”科普专业知识
-
-
四川首次设立戏曲名家工作室 陈智林李伯清魏明伦陈巧茹等入选
3月15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官方网站发文,公布设立四川省首批戏曲名家工作室。入选戏曲名家有陈智林、肖得美、崔光丽、刘谊、李伯清、魏明伦、杜建华、陈巧缘(茹)、刘露、廖忠荣10人。
-
-
三个国家级“非遗”剧种首次进入戏曲高等教育
中国戏曲学院14日在京宣布,2022年,学院计划招收本科生455人,其中表演系将新增上党梆子、山西蒲剧和青海平弦戏3个国家级“非遗”剧种并首次招生,使进入高等教育的戏曲剧种达到35个。
-
从剧团退出一路要饭回家 为实现父母理想搭建网络舞台
1985年,齐选杰父母从剧团退出后,甚至拿不出回家的路费,不得已一家七口一边要饭一边回家,当时年仅五六岁的齐选杰记得,母亲拿出最后的钱买了一个红色塑料桶,那是用来要饭的,唱戏挣不到钱,从那时他就明白。
-
《最美中国戏》让戏曲“破圈”获得更多可能
“有一句话叫千生万旦,一净难求。净行,脸画得花里胡哨的,但是动作要干净。不光嗓子要好,扮相也要好,还得有身段。”继丑角和旦角后,最近一期播出的戏曲文化创新节目《最美中国戏》将镜头对准了净角,观众跟随主持人与嘉宾的视角,在颐和园的红砖绿瓦间一同领略了这门“霸气”的行当
-
-
-
山西“80后”戏曲“发烧友”开“戏装社” 带更多年轻人“入戏”
11月17日,太原古县城西门外,一家戏剧化妆、古装出租出售店铺内,梁素梅正为慕名而来的顾客装扮戏服,带更多年轻人“入戏”。在她开的这个“戏装社”里,戏曲爱好者可以过把戏瘾:穿戏服、化戏妆,互相交流戏迷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