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腔》很“陕”中家乡话太多,外国作家很难翻译
“《秦腔》是一本很重要的书,但是贾平凹的家乡话太多,我实在没办法翻译。但《高兴》翻译出来美国人一定喜欢。”被誉为世界首席翻译家的美国汉学家HowardGoldblatt(中文名字葛浩文)(左图)近日这样评价陕西的近期几部文学作品。 乡土味制约作品翻译
-
入物我两忘境界 兰州孔家崖一半老人吼秦腔
孔家崖社区原来叫孔家崖村,有1700多人,自从“村改居”以后,这里的老人闲适多了,除了下棋、遛鸟、晨练外,有半数以上老人都会吼秦腔,在安宁区一带还小有名气呢。 10月16日上午,社区主任孔祥侠向前来采访的记者说,孔家崖民风纯朴,邻里和谐,特别是
-
《秦腔》里有我们一家四口
贾平凹的长篇新作《高兴》9月初将与读者见面,贾平凹谈起书中主人公刘高兴时眉飞色舞,并称现实生活中就有这么个人。刘高兴到底什么样儿?记者日前见到了这个人。 一家四口被写进《秦腔》 刘高兴原名刘书祯,幼时在商洛农村跟贾平凹住一个院子,两家关系很好,
-
湖南妹子花了9年时间打造《秦腔宝典》遭遇疯狂盗版
甘肃境内现存秦腔剧本约千余件,而一位叫孟云的湖南妹子花了9年时间在甘肃挖掘整理了200余本,其中有很多濒临消失的孤本、绝本,为秦腔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然而,当她编辑出品的《秦腔宝典》进入市场后,却惨遭盗版DVD的“打
-
200幅甘肃秦腔“耿家脸谱”,近日将在兰州市秦腔博物馆向观众展示
兰州4月24日电,200幅甘肃秦腔“耿家脸谱”,近日将在兰州市秦腔博物馆向观众展示。 记者看到,这200幅脸谱笔锋如芒,瘦长庄重,干净大方。兰州市秦腔博物馆负责人、甘肃省著名戏剧家李智介绍说:“这些脸谱是由甘肃秦腔耿家派创始人耿忠义创造的
-
秦腔界百人齐祝王辅生83岁华诞
“自古爱女多情长,厚薄不同费思量。一檐之下婆与媳,犹如针尖对麦芒。”提起秦腔《看女》,人们就想起那个嘴碎偏心的任柳氏。这出戏由于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王辅生炉火纯青、惟妙惟肖的表演而家喻户晓,红遍西北五省。王辅生是目前活跃在秦腔舞台上最年长的一位
-
古老秦腔献演成都国际“非遗节”
昨天,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重头戏———古老戏剧艺术交流展演在成都各大剧场同时拉开,昆曲、豫剧、川剧、二人转等剧种的遍地开花,令蓉城文艺舞台姹紫嫣红。昨晚,西安秦腔剧院以75人的超强阵容在锦城艺术宫上演了一台秦腔优秀剧目荟萃晚会,
-
兰州秦腔吼进“戏窝子”西安,戏剧演出周首台大戏秦腔版《曹操与杨修》开锣
12月17日晚,由兰州秦腔“三张王牌”领衔的秦腔版《曹操与杨修》,在西安人民剧院“吼”得西安戏迷乐开了怀。至此,“兰州戏剧演出周”继今年10月在北京大获成功后,正式拉开了在西安演出的帷幕。 秦腔版《曹操与杨修》是本次在西安
-
毛泽东与秦腔艺术
1938年4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工人代表大会组织的戏曲晚会上,看了秦腔《升官图》、《二进宫》、《五典坡》等剧的演出,在场观众情绪很高,掌声不断。毛泽东向坐在身边的工会负责人毛其华说:“你看,群众非常欢迎这种形式,群众欢迎的形式我们应该搞,但是内容太旧
-
泥腿子剧团和他们的追星族-宁夏秦腔剧团
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的宁夏秦腔剧团只有秦腔“一条腿”。 戏剧市场逐渐萎靡后,秦剧团开始尝试用多条腿走路,适时创作了100多个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小戏、话剧、小品、歌舞、相声等节目,集中把“这些腿”迈向广阔的农村市场。如今,几条腿都沾满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