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名家石晓亮台湾收徒 推动两岸国粹艺术交流
应台湾戏曲学院邀请,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名家石晓亮日前赴该学院展开教学交流活动,并将四位台湾学员收为弟子。 台湾戏曲学院京剧系的学生每年暑假都会来天津进行名师教学训练,提升艺术水平,目前已见成效。这次邀请梅花奖得主石晓亮展开教学交流,该学院校长刘晋立表示:学
-
第三届台湾青少年传统艺术人才研习营于昨日闭营
历经一个月的刻苦研习,第三届台湾青少年传统艺术人才研习营,昨天在天津艺术职业学院闭营,19位台湾地区学员在闭营仪式上进行了汇报演出。 第三届台湾青少年传统艺术人才研习营由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天津艺术职业学院承办。为做好这次的研习营,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制订
-
京话剧《角儿》在高雄首演 台湾南部再掀“京剧”热
8月5日,京话剧《角儿》在高雄市首演。至此,北京风雷京剧团的梨园三部曲悉数完成于台湾南部的亮相。《角儿》讲述一位武生演员为成角儿艰辛付出的历程,演绎了梨园行两个世代的故事。演出当天,观众冒雨前往、现场座无虚席。(来源:中新社 摄影:杨程晨)
-
台湾新编京剧《项羽和两个女人》在台北上演
新华社记者朱祥摄 6月8日至9日,台湾新编京剧《项羽和两个女人》在台北上演。该剧融合现代作曲、大型舞蹈和多媒体等当代剧场手法,讲述西楚霸王项羽在权力与爱情之间进行抉择的故事。图为演员在新编京剧《项羽和两个女人》中彩排。
-
苏昆演出新版《白罗衫》首次亮相台湾舞台 再次掀起“昆曲热”
昨晚,苏昆演出的新版《白罗衫》首次亮相台湾舞台,再次在宝岛掀起昆曲热。从15年前的青春版《牡丹亭》,到如今的新版《白罗衫》《义侠记》《玉簪记》,在两岸昆曲人的共同努力下,昆曲这门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雅艺术,在当代得到了极好的传承和发扬,也见证了两岸同胞的文
-
台湾戏曲学院:弦歌不辍 桃李芬芳
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发扬民族伦理道德。走近台湾戏曲学院京剧团大楼,抬眼便是门边两块黑底红字的木牌,题写者是有山东梅兰芳之称的王振祖。1949年,他率中国国剧团赴台,其后凭个人之力创办台湾戏曲学院的前身之一复兴剧校。 七十载风雨兼程,台湾戏曲学院京剧团(简称台湾
-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台湾有个昆曲博物馆
《牡丹亭寻梦》的优美唱段低声萦绕,华美的戏服、古老的曲谱、典雅的书画、细致的说明让人穿越时光隧道,回到昆曲600年灿烂历史中的一个个重要现场和瞬间。 这是台湾第一座昆曲博物馆,坐落于台湾中央大学文学院二馆,2017年11月开馆以来已吸引近万人次参观。尽管只有400多
-
台湾作家白先勇再度携手苏州昆剧院推出新版昆曲系列演出
15年前,台湾作家白先勇携青春版《牡丹亭》掀起一股昆曲美学旋风。今年2月,白先勇再度携手苏州昆剧院,推出《玉簪记》《白罗衫》《潘金莲》三部经典昆曲的新版系列演出,向台湾观众分享昆曲之美。 白先勇在16日举办的记者会上表示,这三部戏是要向观众全面展示昆曲的魅
-
复兴文化 台湾新象 两岸文化交流推手
论及表演艺术在台湾的推展,新象是绕不开的名字。蜚声海内外的云门舞集、表演工作坊、当代传奇剧场,莫不与这个台湾现存历史最悠久、纪录最辉煌的民间文艺推展机构有关。青春版《牡丹亭》的制作、两岸昆曲乃至文艺界的交流,它都是幕后功臣。 自1982年邀请旅英钢琴家傅聪来
-
“三下锅”,烩出闽台戏剧佳肴
本月初,厦门金莲陞高甲剧团与台湾戏曲学院台湾青年剧团合作的《阿搭嫂》在台北城市舞台上演。这是首次闽台合作,将歌仔戏、客家戏、高甲戏三剧种融为一体同台公演。 【出奇】 《阿搭嫂》是厦门金莲陞高甲剧团的经典剧目,已经上演了12年。不同的是,前12年,《阿搭嫂》是一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