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民之夜”第三届越剧经典剧目展演 《梁祝》经典不可错过
《梁山伯与祝英台》剧照 为纪念越剧诞辰110周年,培养戏曲新的观众群,4月19日至21日将在天蟾逸夫舞台举行中民之夜第三届越剧经典剧目展演。此次展演将为广大戏迷观众带来《风雪渔樵记》、《情探》、《梁山伯与祝英台》三台大戏。 新编古装抒情传奇剧《风雪渔樵记》由范派小
-
为常香玉伴奏半个多世纪他对常派艺术功不可没
提起豫剧大师常香玉,就不得不说起为她伴奏了半个多世纪的琴师王冠君。4月17日,王冠君豫剧板胡艺术研讨会在郑州举行,河南戏剧界的众多艺术家、评论家一起研讨王冠君的板胡艺术。他们认为,王冠君像常香玉一样德艺双馨,他对常派艺术功不可没。 艺术家们回忆,无论是全国巡
-
沈世华 万不可把昆剧视作地方小戏
沈世华,原籍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县,1941年生于上海,1953年入浙江国风昆苏剧团(后改为浙江昆剧团)学昆剧表演,工五旦,得到朱传茗、周传瑛、俞振飞等名家亲传指授,后担任主演。1986年起任教于中国戏曲学院,成为中国昆剧艺术教育史上第一位女教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昆剧)
-
京剧演员不可能“一夜成名”
《四郎探母》流传200多年,大家还是爱看。昨天,刚下高铁的京剧演员翟墨,接受武汉晚报记者采访时大赞武汉戏迷,火辣、热情、专业,一喜欢你就起劲儿鼓掌。 翟墨此次是来汉参演北京京剧院22日晚演出的传统老戏《四郎探母》,扮演佘太君。《四郎探母》久演不衰,唱腔经典、行
-
新编历史京剧《正考父》首演 官高不可忘根本
12月18日,国家大剧院开幕八周年大戏,由北京京剧院与国家大剧院联合出品、制作的新编历史京剧《正考父》在国家大剧院迎来首演。孔子七世祖、西周名臣正考父,从久远的历史,走上了当代的京剧舞台。演出中,为官爱民亲民、为臣公忠体国、为人恭俭清廉的正考父感动了无数现场
-
长安大戏院10月2日(日场)京剧《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
京剧《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北京京剧院主演:杨少彭 方旭 姜亦珊 李扬。剧情简介:李后抱幼主万历帝临朝听政。李后父李良觊觎非分,窥窃神器,计用甘言诱李后命己摄政。李后为所惑,已坦然允之。廷臣无敢直谏者,惟兵部杨波、中山王裔孙徐延昭二人,知李良心怀不臣
-
访川剧《杨汉秀》主要演员 了解他们与这部剧不可割舍的感情
广安本地川剧演员周剑虹,在《杨汉秀》中扮演主角杨汉秀,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她第四次扮演杨汉秀了。从1991年《杨汉秀》第一次公演开始,我就一直扮演杨汉秀,至今已有25年了。
-
传统戏曲中不可或缺的沁县盔饰
在沁县文化局有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记者发现这里摆放着一些唱戏用的戏帽,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叫盔饰,是本县一个生产合作社制作的,由于盔饰历史悠久,而且这些全部采用传统手工工艺制作,县里特意将其作为文化遗产给予保护起来。
-
不可忽略的中国话剧推动者 姚克
] 鲁迅逝世之后,姚克与后来以《西行漫记》闻名世界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共同署名敬献挽联: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值此鲁迅诞辰130周年、姚克逝世20周年之际,辑印这本小册,既是对鲁迅和姚克的特别的纪念,也希望重新引起喜爱话剧的读者和中国现代
-
《回眸》首发 李佩甫称作者对河南戏发展功不可没
5月23日上午,我省著名文艺评论家刘敏言先生新作《回眸》首发式暨赠书仪式在郑州举行,著名作家李佩甫在谈到刘敏言对河南地方戏理论发展的贡献时,称其“功不可没”。 刘敏言1939年出生于商丘,早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曾在许昌市文化局、郑州大学和省文化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