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京剧艺术家吴汝俊为外交搭桥开路
吴汝俊1963年出生于南京的京剧世家,1984年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后,年纪轻轻就成为中国京剧院的“第一京胡”。吴汝俊与安倍夫妇的友情始于10年前。那是1996年中秋,吴汝俊在日本九州举办京胡独奏音乐会
-
热捧京剧精神,热衷画脸谱,脸谱后的京剧精神
热捧京剧精神,热衷“画脸谱”,事实上也代表了我们在“画脸谱”封面人物的立场和取向。脸谱的背后,正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精神,它代表着大气,铿锵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
又见戏曲影视化的小高潮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戏曲电影的黄金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在今天看来艺术水准依然很高的电影作品:如京剧的《荒山泪》《群英会》《望江亭》;越剧的《梁祝》《红楼梦》;昆曲的《十五贯》;黄梅戏的《天仙配》到了二十世纪80年代,电视机开始在中国家庭普及,催生了一批新的戏
-
走近想玩“惊悚京剧”的翁国生
在浙江京剧团的幕后经常能看到一张激扬的面孔。他就是目前以“新锐导演”面目出现的翁国生。翁国生的身上,本身就经历了一种蜕变的痛楚与愉悦。从一个扮相可爱的“娃娃生”,成为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得主;从一位武功超强的好演员,历练成一位剧团的经营者、管理者;如今,他又
-
以戏装为桥梁,梨园行中吐芬芳——中原戏装品牌升级
买戏装到中原,这句朗朗上口的标语,在国内戏曲行业中广为人知。在忠实粉丝心里,这句标语既亲切又值得信赖。在戏曲表演艺术家口中,这是优秀品质和绝佳舞台效果的的基本保证。在同行眼里,这句标语既是见贤思齐的优秀伙伴,也是不容小觑的竞争力量。 自1991年11月23日
-
从“非常有戏”看戏曲艺术的时尚普及
继明星版《舞林大会》后,东方卫视充分发挥栏目的热效应,精心打造另一台真人秀节目《非常有戏》,1月12日19:30将向全球直播盛大的开播大典。为弘扬戏曲艺术这朵民族文化的优秀奇葩,东方卫视兴师动众,倾力投入,在戏曲艺术发展处在一个拐点的大背景下来审视这次活动,这是
-
戏曲越来越衰落?可是十几年来全国戏曲品种多了1/3,怎么回事?
▲杭剧《小姑贤》 最近在《文汇报》上看到一则新闻: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要求,有关部门于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地方戏曲剧种普查。目前,普查先期工作已经完成,数据显示全国(统计数据暂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区和台湾
-
《牡丹亭》:中国民族经典爱情的全新赞歌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任何时候都赋有青春的活力,有人为了爱情可以牺牲一切,穿越生死,而他们演绎的故事则惊天动地泣鬼神,离奇而赋有魅力。这是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和北京大都阳光艺术团联合排演的大型舞剧《牡丹亭》给观众展示的爱情故事,同时更在演绎一部中国民族经典爱情
-
尹桂芳传人王君安:割舍不断师情
10年前,风华正茂的王君安突然离开越剧舞台远赴美国求学。10年后,这个观众久违的名字出现在纪念尹桂芳系列演出的演员表上,这也是这位与赵志刚、茅威涛等齐名的尹派小生10年后首次在上海舞台亮相,记者昨天电话采访了正在福建忙着排戏的她,听她讲述了一段割舍不断的师徒之
条件筛选